- 15810851284
- 974993029
- 974993029@qq.com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3号楼C座401
3000余人的小乡,2019年度存款余额却高达1.2亿元,人均存款4万余元,同年度人均收入19000余元。桃花盛开的季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进了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自治乡。山坳间、村道旁、农家庭院里,千树万树桃花开得正盛,漫山遍野都弥漫着馥郁的香气。
走进铁龙村一户人家,记者看到,面积达数百平方米的圈舍里,成百上千头大猪、小猪正悠闲地吃着饲料饮着水。紧邻的山坳里,抬空浇筑的构造柱支撑起的水泥平台上,一幢四层的圈舍正在搭建。
“存栏猪只1200余头,去年出栏两次2400余头,但市场行情仍然见涨,供不应求。今年准备扩大再生产。原有圈舍不够,就只好利用沟谷开拓空间。”猪老板钟桃林对记者说。
30多岁的钟桃林靠当地政府提供的8万元无息贷款,养殖起了千百年来繁衍生长于当地的独有物种“桃龙黑猪”。多年滚动发展,形成规模的同时,又尝试延长产业链,在城里开了3间肉铺,雇请6人,向自产自销、做大品牌迈进了一大步。“我的目标是,养殖规模达到4000余头,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做成独有的北川品牌,桃龙品牌。”钟桃林说。
高达88%的森林覆盖率、1300米左右的海拔,相对较低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构成了桃龙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如何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使3000余村民充分享受生态红利?近年来,桃龙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之路,紧紧围绕生态建机制,夯基础,“饱和”激发全体村民不愿穷,想富、能富、有条件富的内生动力。采取农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龙头企业带头发展等多种形式,同时引进普惠金融机制,规模化与专业化并举,引导农民逐步实现向专业农工的过渡与转变。并衔接产业的上下游链条,逐步形成劳动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
一组数据,显示了付出后的丰厚回报:2019年,全乡900余户人家,共有600多户从事养殖业。其中养殖大户20余户。不仅养猪、养驴,还养羊、养牛,乃至家禽、蜜蜂等。同年,仅养殖业的产值就达到了4100万元,户均收入66000余元。
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坡上,铺天盖地地生长着无数绿色植物,高的是厚朴、重楼、续断,矮的是黄连、芍药。这里是芽地村,种植户白华平正在地边转悠着,查看着自家种植的多种名贵中药材。
“每天到地里看看心里才踏实。”白华平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他家七八年前就开始种药材,但由于身有残疾,又缺本钱、缺技术,一直小打小闹,长期也就维持四五亩的种植规模,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近两年的事。
作为重点扶持的贫困户,白华平靠乡里提供的小额贷款,又由乡里派专人“开小灶”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产品收获,又帮助打开销路。到现在已经发展到25-26亩的种植规模了,去年收入了10多万元,他家也顺利脱了贫。
“中药材是桃龙的传统产业,但长期处于各自为阵、自产自销状态,形不成规模产业。这两年,乡上组织兴修了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去年又建了产业园,新购了设备,为药材规模化发展、精细化加工创造了条件。”在一片中药材地里,乡党委书记熊英向记者介绍,去年底,乡里又开拓了“大业务”,分别与四川饮片厂、北川羌中医院签订了中药材销售合同,这意味着又将增加药材种植面积3000亩,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今天她下乡,主要帮助刚刚脱贫的几户人的劳动技能提高问题。
记者先后走访了桃花村、铁龙村、大鹏村、芽地村。青山绿水映衬之下,分布在漫山遍野的各种中药材长势喜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致富奔康的希望就在眼前、在脚下,三三两两的“农工”们正在地里忙活着。至2020年初,全乡中药材品种已发展到30余种,种植面积6万亩,预计农民人均年收入22000余元。
“思路决定出路。未来,桃龙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熊英表示,下一步,全乡还将提高环境资源的“附加值”,搭乘全域旅游的快车,走农旅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民宿乡居及康养等产业。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更多行业资讯,请多多关注农资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