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北京辉煌智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资、化肥、种子专业管理系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10-62669488
  • 15810851284
  • 974993029
  • 974993029@qq.com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3号楼C座401
行企新闻 commonsense knowledge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企新闻
湖北来凤:凤头姜里的“致富经”
添加时间:2020-07-02

    凤头姜是湖北恩施州来凤县独有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形似凤凰而得名,种植历史逾300年。来凤位于龙凤盆地,酉水贯穿而过,温润的气候和富硒黄棕沙壤造就了凤头姜无筋脆嫩、美味多汁和营养丰富的特质。

    顺沅江漂流,伴着竹排下洞庭,凤头姜的名声传到了武汉、长沙和长三角,成为载入农业教科书的珍贵品种,袁隆平院士曾亲自为凤头姜题词。来凤姜农世代种姜,因姜致富。近年来,湖北来凤县全力发挥来凤凤头姜品牌优势,凤头姜在助力农户脱贫致富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亩地种出万元户

    立夏小满,江满河满。来凤县绿水镇周家湾村大湾,绿油油的凤头姜已经长到一拃长,姜农周行发正在垄间除草。

    据来凤县志记载,来凤凤头姜其姜柄如指,尖端鲜红,略带紫色,块茎雪白。鲜仔姜无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适中、美味可口。

    在当地农民眼里,凤头姜一直是致富的宝贝。凤头姜每年3月播种,6月中旬到11月可收获,一亩地能产生姜4000斤以上,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因种植时间短,产值可观,凤头姜深受当地农民的青睐。“我们这里,一亩姜地就能产生一个‘万元户’。”生姜种植户汪酉香说。

    来凤县位于湖北西南边陲,历来是鄂、湘、渝、黔四省市边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据当地农业部门介绍,全县每年约有40%的嫩姜销往黔江、恩施、利川等地,20%左右的老姜销往湖南、重庆,以及宜昌和四川达州等地。

    中秋节前后,凤头姜集中大量上市。不仅外销,当地的姜农还被外地请去当“姜师傅”,到湖南、贵州、重庆等地传播生姜种植技术和加工方法。

    来凤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早在1998年,就把生姜列入发展规划,作为县农业支柱产业发展。2000年以前,凤头姜的种植面积一度逼近5万亩,达到历史巅峰。

    2007年,“来凤凤头姜”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翔凤镇、绿水镇、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8个乡镇都有一定种植面积。在绿水镇香沟村,生姜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近一半。

    “凤头”振翅带动强

    凤头姜主要有三种销售渠道。一是县凤头食品公司“订单购买”一部分;二是周边县城消化一部分;三是省外客商采购一部分。绿水镇香沟村支书李世林保存着20多个外地客商的联系电话。他说,凤头姜依赖省外市场所占比重较大,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所以建立稳定、规范、通畅的外销渠道才是巩固和壮大生姜种植基地的根本。

    来凤县凤头食品公司是该县最大凤头姜生产加工企业,于1998年成立,原是来凤县农业局下属经济实体。2002年底,凤头食品公司实现了全民营化。

    为开拓山外市场,公司总经理田延富尝尽辛酸。“凤头”牌糟姜问世后,他带着产品到武汉乐福园大酒店推销,酒店老板一口拒绝:姜制品从来都只作调料,哪能摆上餐桌当菜吃?吃了“闭门羹”的田延富依然坚持上门促销,终于使“凤头姜”摆上了乐福园大酒店的餐桌。田延富先后6次拜访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以求联营合作。凤头食品公司与重庆西南农大、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合作成功开发以速溶姜汤、姜糖、姜茶等高附加值新产品。

    “凤头姜作为来凤县的特色产业之一,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带动标准化种植、提升农产品质量十分重要。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丰富产品品种,可以为特色产业带来新生机。”来凤县凤头姜食品公司负责人田延富说。

    随着生姜加工技术的不断成熟,凤头食品公司已陆续开发出五大类56个系列产品。凤头食品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恩施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湖北省名优菜”“湖北老字号”“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随着凤头姜逐年收揽各项美誉,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当地龙头企业凤头食品有限公司加工产品“凤头姜”“凤头姜汤”,相继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中国名优硒产品”。“每年仔姜刚上市时,田间收购价高达10元一斤,老姜收购价也在2.5元左右。”田延富介绍,在“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加工企业”模式下,凤头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姜山”成了致富山

    绿水镇周家湾村,和来凤县大多数地方一样,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5亩。今年57岁的张厅春,曾是该村贫困户,过去靠着1亩多薄田,无法负担妻子的医药费和两个孩子的学费,2019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种了2.7亩生姜,年底才脱贫。

    “产品加工,生姜品质是根本。之前因为姜瘟病,公司自有核心基地只有200亩左右规模。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如今局面即将得到改善。”田延富说。

    田延富所说的姜瘟病,学名为生姜青枯病,因其发病快、死亡率高、无有效防治手段,被农民称为姜瘟病。多年来,生姜青枯病在来凤普遍发生。耕地上若有残留的病菌,很难消除,次年若继续在原地种姜,轻则产量减半,严重的几乎绝收。

    2018年起,湖北省农科院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在翔凤镇竹坝村、大河镇马家坝村等全县4个村开展生姜脱毒示范点建设。通过土壤消毒和生物农药防控技术,到当年收获季节,亩产达到近5000斤。

    湖北省农科院专家胡洪涛介绍,凤头姜每亩地防治成本在1500元,到第三年生物防治成本还将减少近一半。据测算,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周家湾村村党支部书记田茂新算了一笔账,按每亩产值1万元计算,第二年姜农除去种植成本2000元和防治成本1500元,仍可增收6500元。和水稻轮作相比,效益大大增加。

    来凤县政府及时跟进,对接受土壤修复的姜农给予1000元补贴。对口帮扶来凤县的农业农村部积极争取项目,对凤头姜产业重整旗鼓给予充分扶持。湖北省农科院一口气安排了近百场技术培训,为来凤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奠定基础。“产量有保证,我们准备大干一场。”

    湖北凤头食品有限公司是来凤县生姜加工的龙头企业。该公司瞄准市场需求,今年开发了硒姜、姜膏、月子姜等5个品种,投资数百万兴建标准化凤头姜种植基地。“美丽的凤头姜,火火的凤头姜,它是神奇凤凰送给土家人的吉祥。”凤头食品公司总经理田延富情不自禁哼起久违的《凤头姜之歌》,眼中满是憧憬。

    “凤头姜市场前景看好,企业要扩大产能,让更多农民受益,必须保障加工原材料供给。”来凤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几年本土企业将抱团发展,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来凤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做大做强凤头姜产业,让来凤的“姜山”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山”。

    来源:中国网

    -------------------------------------

    更多行业资讯,请多多关注农资王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