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北京辉煌智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资、化肥、种子专业管理系统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010-62669488
  • 15810851284
  • 974993029
  • 974993029@qq.com
  •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中黎科技园3号楼C座401
行企新闻 commonsense knowledge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企新闻
种子行业深度报告:三因叠加,种业困境反转可期
添加时间:2021-11-22

1 千亿市场,曾陷困境

需求萎缩+缺乏创新,近五年行业增速放缓

千亿规模,两杂为主。截至 2019 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终端市场规模约 1103 亿元。其中,玉米种子市场约 341 亿元、占比约 31%,稻谷种子市场约 287 亿元、占比 26%(估计其中杂交稻种约占 70%左右),是最主要的两大细分板块。

近五年行业增速放缓。我国的种子行业自 2000 年《种子法》版本后开始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过去 20 年国内种子 行业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1)2000~2015 年:种子行业规模从 326 亿元增长至 1082 亿元,复合增速 8.3%,其 中种子费用复合增速约 7.3%;2)2016~2019 年:种子行业规模从 1096 亿元增长至 1103 亿元,复合增速 0.2%。 行业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政策先后引导玉米及水稻调减非优势产区面积,加 之农户生产收益不佳主动弃种,需种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玉米育种层面自郑单 958 及先玉 335 后再无重大突破, 品种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种子单价受抑制。

1)需种量下降

在粮食作物库存高企、国内外价差拉高粮食进口量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价格政策自 2015 年年底开始转向。玉米在 2016 年取消了临储收购政策,稻谷自 2018 年开始下调最低收购价;同时,政策也分别引导调减玉米和双季水稻的种 植面积。

玉米方面:2015 年 9 月起国家首次下调玉米的临储收购价,释放玉米收储改革信号。2016 年起农业部以玉 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面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储政策 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相结合的新机制,自此揭开了国内玉米的供给侧改革之路。2017 年 2 月玉米现货价低点降至 1590 元/吨,较 2015 年 12 月高点下降 24%。此后玉米商品粮价格长期低位徘徊,农户种植收益 下降抑制生产积极性。自 2015~2020 年国内玉米生产面积从 6.75 亿亩降至 6.19 亿亩,降幅达 8.2%。玉米需 种量从 2015 年的 12 亿公斤降至 2020 年的 10.6 亿公斤。

水稻方面:2018 年 1 月,政府提出要调减东北地区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及长江流域双季稻产区籼稻面积约 1000 万亩,随后发改委又宣布下调水稻最低收购价。种植收益下滑使得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不高,水稻种植面 积从 2015 年的 4.62 亿亩最低降至 2019 年的 4.45 亿亩,降幅约 3.5%(降幅较小主要系水稻可替代种植作物 有限所致)。

2)同质化品种迭出,种子价格承压

以推广面积第一的品种为标准,国内玉米品种的最近一次换代还是 2004 年郑单 958 和先玉 335 引领的。先玉 335 的盛行开启了单粒播种新时代,玉米种费从 2008 年起迅速增长。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国内推广面积前三的品种仍是 郑单 958 和先玉 335 等,玉米育种尚未实现重大突破。品种同质化竞争下,2015 年后种子价格增速放缓,2010 年 后玉米种子的 CR5 从 36.2%持续下降至 2019 年的 19.3%。

种企毛利率下行

2015 年以来种子企业的毛利率中枢明显下降。以种业上市公司为例,2004~2015 年 SW 种子板块毛利率从 22.3%提 升至 36.8%,但 2015~2020 年,国内种子供应过剩且同质化竞争严重,SW 种子板块毛利率从 36.8%降至 22.1%。 其中:1)2013 年~2020 年:5 家上市玉米种企的平均毛利率下降 19.9 个百分点,其中登海种业的降幅最大、达 31 个百分点(主要系其子公司登海先锋的主导品种先玉 335 受仿品冲击所致),期间 2017~2018 年玉米种子毛利率回 升 2.2 个百分点;2)2017 年~2020 年,3 家杂交稻企的平均毛利率下降 8 个百分点,其中隆平高科的降幅最大、达 14 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 2019/20 销售季度调整品种投放策略所致)。

行业集中度明显低于全球水平

2020 年中国种业 CR5仅12%,远低于全球水平的 51%。全球范围来看,由于种业具备研发投入高、周期长、知识 产权保护强的特点,行业集中度高、且趋势提升。2012 年全球 CR10 约为 59%,2018 年全球种业市场的 CR7 已达 到 58.6%,2020 年全球种业市场 CR5 预计已达到 51%2,北美玉米种子市场上龙头公司拜耳的市占率约 36%。相比 较而言,2020 年中国种业 CR5 仅为 12%、龙头种企隆平高科在水稻/玉米种子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10%、6%。无论是 行业整体集中度,还是龙头在细分市场的市占率,均远低于全球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 三因叠加,种业困境反转可期

两杂种子涨价可期

商品种子提价预期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种植收益转正带动农户良种投入提升;另一个是两杂种子库存去化,种子 供需格局改善,此外品种更新换代及技术革新也能带动种子价格中枢抬升。

粮价高位或提振玉米种子价格

粮价高位带动种植收益高企并向农资端传导,种子价格有望增长。复盘玉米历史价格政策,2004~2008 年为保护价 收购到临储收购政策之间的过渡期;2008 年,在国内外玉米市场剧烈震荡的国际大背景下,为稳定市场、解决东北 农民卖玉米难问题,同时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开始对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以调节国内玉米市场生产 的平衡。在临储收购政策支撑下农户种植收益稳定,生产积极性提升,农资投入增加。在 2004~2014 年期间玉米年 均种植收益为 161 元/亩,每亩玉米种子费用 CAGR 约为 10%;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种植收益转负。2015~2019 年玉米年均种植收益为-180 元/亩,每亩玉米种子费用 CAGR 约为-0.8%。水稻种子方面,我们将中晚籼稻的种植收 益与种费增速拟合,发现二者正相关。当种植收益增长时,籼稻种费同样出现高增长;当种植收益下降时,籼稻种费 增速放缓。

预计 2021/22 年度玉米价格高位运行,或提振玉米种子价格。2020 年下半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到今年年初 高点,涨幅达 35%左右。考虑到今年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农户种植收益转正刺激生产积极性提升,东北产区大豆、 甜菜等品种改种玉米意愿增强。农业农村部预计 2021/22 种植季国内玉米种植面积或同比上涨 3.4%至 6.4 亿亩,玉米总产量预计同比增长 3.9%至 2.71 亿吨。

需求方面,随着生猪产能继续恢复,饲用消费或同比增加 3.9%至 1.87 亿 吨;总需求或同比增长 3%至 2.91 亿吨。估计 2021/22 年玉米仍存在 1974 万吨的需求缺口(即消费-产量),较上 年 2149 万吨缺口有所收窄。进口方面,2021 年 1~9月玉米进口量达 2492 万吨(同比+274%),创历史新高;考 虑到 8 月份配额外 65%关税的美国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成本已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估算 2021/22 年 度玉米进口约 2000 万吨左右。整体判断 2021/22 年度玉米供需处于紧平衡态势,玉米价格或将持续高位运行并给种 植户带来相对较高的种植收益,玉米种子行业有望景气回暖。

种子库存去化,供需格局改善

杂交玉米种子库存去化源于制种面积缩减及老旧品种加速出清。2017 年以来玉米种子库存持续去化。截至 2020 年 度,有效库存已降至 4.77 亿公斤、对应库销比约 45%左右。2021 年,甘肃、新疆、宁夏西北制种基地受制种前期低 温阴雨和后期高温天气影响导致减产;预计西北基地单产较正常年份减产 10~15%,较丰产年份减产约 20~25%,西 南基地单产较正常年份减产 5~10%,较丰产年份减产约 10~15%。因此,虽然今年玉米制种面积同比增长 17%至 272 万亩,杂交玉米制种量仅同比增长 10%至 9.93 亿公斤左右,预计仍低于需种量。相应的,预计明年春季种子市场结 束后玉米种子有效库存将降至 3 亿公斤(2016 年以来的最低点),杂交玉米种子库存压力将进一步减轻。

技术升级有望带来种子提价

种业本质上属于高壁垒、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是种植产业链上价值含量最高的环节。跨国巨头每年研发投入在营 收的 10%左右,与一些高科技行业相近似。而高投入也能带来高回报——育种行业每一轮的产品升级到技术变革都能 带来一次提价。提价的基础在于技术升级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提价的幅度则部分取决于效率提升幅度。

回顾历史上,历次技术变革都能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头部企业也能享受到品种/技术升级带来的红利。玉 米方面,自上世纪 60 年代至今,中国玉米单交种选育经历过 6 次更新换代,每次换代的周期在 7~10 年左右。期间 无论是育种方式还是玉米单产水平均有很大的提升。从品种特点上来看,历次脱颖而出的优秀品种一般均具有高产稳 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推广面积在高峰年度可达数千万亩。半个世纪以来,品种更迭推动玉米亩产水平由不足 100 公斤上升到现在的 400 公斤左右。当前第六代杂交玉米品种中,领跑品种主要有郑单 958、先玉 335 等。1999~2019 年国内每亩玉米种子费用年均复合增速约 6%。

转基因放开有望带来行业扩容

近两年,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2007 年至今中央一号文频繁提到转基因/生物育种。尤其是近两年, 政策层面对转基因的态度从“大胆研发、谨慎推广”转变为要“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再到“加强生物育种产业 化应用的有序推进”,显示国家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视程度再度提升。

中性预期转基因商业化 23Q4 启动,乐观情景下或可提前至 22Q4。按照目前公布的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征求意见 稿),预计相关种子企业将在明年春播后开始进行生产实验、同步进行亲本扩繁,秋收后进行审定,从而实现 23Q2 制种、23Q4 销售。考虑到部分布局较早的企业/品种或已在今年/往年收集有生产实验数据。假设农业部认可以往数据、 且快速给予受理审批,那么最早相关品种可在明年 3 月左右获批审定号,从而可以赶上明年的春播制种,最早 2022Q4 有机会实现销售。估计仅有少数和大北农/瑞丰合作早、亲本繁育等布局早的种子企业可能实现这一情景,因此一旦 实现,也有望在 2022/23 销售季实现明显的抢跑优势。草根调研了解到,估计有 40 个左右的品种可能实现抢跑。不 足的是,受亲本数量的限制,2022/23 销售季转基因种子的供给预计较难上量。

降本增收,转基因种子涨价势不可挡。由于转基因的种子可能通过减少虫害损失、降低人工及农药成本等方式提高农 户的种植收益,其定价通常较非转基因的种子更高。以美国的情况来看,转基因玉米种子较非转品种的溢价幅度约 20%~50%,转入的基因越多、定价越高。假设每亩地应用转基因后增产 5%~10%、则以当前的玉米价格及种植成本 构成来看,农户的亩收益预计可增加 100 元左右。以海外的种子定价逻辑来看,通常种子产品力提升创造的价值会在 种子公司、渠道和农户间进行 3:3:4 的分成;即理论上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涨价幅度可达 30 元/亩以上。另外,据统计, 转基因棉花在国内推广的中后期时,转基因棉种的定价较非转基因棉种约高出 16~34 元/亩、相当于非转基因棉种价 格的 5 倍左右。综合考虑后,我们估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涨价幅度至少在 20 元/亩。

“病毒式传播”,5 年内渗透率或超 75%。以转基因棉花等的推广经验来看,抗虫性状的推广中或存在明显的示范带 动作用。一旦有农户种植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害虫在杀虫效果的影响下、更易转而危害周边农户的作物,从而使得周 边农户也转向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以美国、阿根廷和巴西(5 年)推广转基因的经验、及国内来看,在抗虫效果佳、 有参考案例、叠加粮价上涨的背景下,转基因的传播可在 5 年左右实现 75%以上的渗透率。考虑到在目前的转基因 品种审定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则下,一个全新的品种开发出转基因版本、获得审定并制种销售的时间跨度约需 5 年,同时考虑到国内玉米的食用消费在总消费量的占比仅不到 5%,我们预计转基因放开后 5 年内渗透率或超 75%、 到 2027 年时全国 95%的玉米种植将替换为转基因玉米(对应种植面积预计超 6 亿亩)。

作物育种深受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

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作物育种深受重视。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在全球新冠疫情冲击及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等背景下,国家粮 食安全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种业作为农业生产最前端的环节,其发展水平与粮食生产息息相关,深受国家重 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央层面: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在 2020 年年底的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随后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国种子大会又对种业发 展作出重大部署,先后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意味着种业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 要性日益突出,也为我们打好种业翻身仗指明了方向。2021 年 7 月深改委会议上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 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农业农村部层面:2021 年以来国家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2021 年 4 月 9 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强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提出要“提高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快出台关于审 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适时启动《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 律法规的修订工作”。

7 月 5 日,最高法发布新的品种权司法解释,扩大育种创新成果法律保护范围,提高损害赔偿 金额,从法规端突出保护种业自主创新;7 月 6 日,农业部品审委发布 2021 版品种审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拟提高 玉米/水稻品种审定标准,从审定环节加强品种监管;8 月 17日,《种子法》修订草案提请人大审议,拟建立实质性派 生品种制度(EDV 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延伸保护环节,提高保护水平,用制度导向激发原始 创新活力;11 月 12日,农业农村部对三部种业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形成了《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 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政策密集出台,呈现三大特点:1)政策落地快:自 2021 年 4 月份农业部召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以来,目前“开 展种业执法年活动”,新品种权的司法解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提高、启动登记品种清理、修订种子法等均 已落地,种业规章修改业已启动;2)相关政策实操性强:政策围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在不断完善事前监管的基础 上,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或将有效抑制同质化育种问题,行业制度或整顿肃清,研发型龙头企业有望脱颖而出、市占 率快速提升。同时也为转基因商业化的稳步推进及良好运营打下坚实基础;3)高规格:7 月中央深 改委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并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8 月《种子法》修订草案提请 人大审议;国家层面对种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种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国家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未来可能会使得研发性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提升。参考海外经验,种业巨头每年会付出高昂的费用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大型种子公司在农业州都派有“专利警察”,他们在各地收集种子,观察识别出侵权的材料,确认是否有未经授权的生产、使用、销售、进出口等行为。一旦确认构成侵权,便选择最有利的维权方式;继而可要求赔偿相关专利费及利润损失费,甚至还可以追讨罚款。国内品种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是源于亲本 材料高度集中。

以两系杂交稻为例,历史上两优培九、丰两优 1 号和扬两优 6 号等著名两系杂交稻大单品的父本都是 9311,Y 两优 1 号和深两优 5814 的母本都是 Y58S,亲本材料并无重大突破。根据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抽样研究, 发现审定水稻品种中累计差异位点不超过 2 个的品种约占 1/3。我们判断,2021版玉米和水稻新审定标准实施后或将 从审定层面减少 1/3 的品种数量。参考 2020 年拜耳(孟山都)在北美玉米种子市场的市占率约为 36%,对比国内, 目前龙头种企隆平高科在水稻/玉米种子市场的份额分别为 10%、6%;历史上登海种业在玉米领域的市场份额最高在 10%左右,隆平高科在杂交稻领域的市场份额最高在 20~30%左右,判断后期玉米龙头市占率或有望提升至 10%以上, 杂交水稻龙头市占率或有望提升至 30%左右。

3 重点公司评价

隆平高科——杂交种业龙头

隆平高科是全球前十大种子企业,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水稻种子企业和最大的玉米种子企业。2020 年,公司实现销 售收入 32.91 亿元(同比增长 5%)、归属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1.4 倍、扭亏为盈)。其中杂交稻种业务实现收入 13.9 亿元(占比 42%,同比增长 11%),杂交玉米种子业务实现收入 9.88 亿元(占比 30%,同比增长 27%)。

国内经营理顺,海外业务经营向好。一方面,国内内部管控卓有成效,玉米和水稻主业经营效率提升。2021Q3 公司 预收款同比增长 28%,表明其核心杂交种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巴西业务经营向好,海外拓展初见成效。 2020 年,巴西隆平的收入同比增长 12%至 21.65 亿元。若排除汇率因素,估算其巴西隆平的销售收入已达 16 亿雷 亚尔左右,同比+45%左右,市占率明显提升。巴西隆平管理改善、国际玉米价格高位运行有望带动种子销量,预计 巴西项目对公司的盈利贡献有望持续增厚。考虑到种子行业的季节性,预计 21Q4 公司或开始进入业绩释放期。

转基因进展领先,商业化或可快速切入。公司旗下拥有杭州瑞丰和隆平生物两支生物技术研发团队,均已开发出抗虫 抗除草剂抗性表现优秀的转基因性状,其中杭州瑞丰的瑞丰 125 已获批中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不仅如此,公司 的主推玉米品种裕丰 303、中科玉 505、隆平 206、农大 372 等都已经开发有转基因版本的杂交种子、且已经按照国 家法规要求完成了必要的品种试验。一旦转基因政策放开,公司或有望快速切入市场化销售阶段。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龙头

大北农是国内的转基因性状龙头。2020 年公司营收 228 亿元,其中种子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1.8%,公 司种业销售额居国内前十。公司传统种业部分以玉米和水稻种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其生物技术定位于中国与 南美市场,围绕玉米和大豆两大核心品种、抗虫和耐除草剂两个性状开展研发工作。

转基因商业化有序推进,国际国内双轮驱动。公司搭建了完善且雄厚的科研平台,拥有业内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创 建了工程化的生物育种研发体系。通过针对性地控制农田各种靶标害虫和杂草,不断增加抗虫谱、抗虫机制和杀草谱。 目前,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丰脉系列第一代产品已全面做好商业化准备,基本完成国内市场的规划布局,国际合作 研究进展顺利,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根据草根调研,国内的转基因玉米已进入示范阶段;如果相关的品种审定细则 落地,预计最早 2022 年有望商业化推广。且公司在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上具备研发优势,已先发布局国内的转基因玉米市场和南美的转基因大豆市场,未来有望实现国际国内双轮驱动。

登海种业——政策支持+技术变革,龙头种企扩张可期

登海种业杂交玉米种子在全国居于前列。2020 年公司玉米种子销售额约 7.85 亿元,仅次于隆平高科。玉米种子收入 约占公司销售额的 87%。在 2019/20 种植季公司玉米种子销量同增 25%;同时三季报公司预收款同增 11%,再创历 史新高,表明登海 605、618 等核心品种具备优良抗性。

历史上来看,登海种业是典型的品种驱动型公司。2001~2005 年,登海 9 号、登海 11 号推广面积逐步增长带动公司 业绩高增长。2006 年起,市场上郑单 958、浚单 20 以及先玉 335 等品种强势推广,公司登海 9 号、11 号等优势品 种市占率有所下降,母公司业绩滑落;但是 2009 年起子公司品种先玉 335 大面积推广,登海整体业绩仍然维持高增 长。随着 2010 年登海 605 以及 2014 年登海 618 等优势品种放量,母公司业绩重回高增长。在中国玉米种业,登海 育种研发首屈一指,其玉米品种多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尽管目前子公司品种先玉 335 等已迈入成熟期,但登 海 605、618 等核心品种在黄淮海市场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另外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未来公司有望持 续推出新玉米品种。

行业景气向上,研发龙头或再创新辉煌。我们预计,随着政策监管逐步加强,一方面种子行业的壁垒将明显提高,利 好研发能力强的龙头种企,另一方面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推广有望持续推进,从而加速行业洗牌,带动有相关性状储 备、品种储备的公司市占率提升。登海的杂交玉米育种技术在全国居于前列,也已与大北农等转基因性状公司积极合 作,未来有望相应受益。

先正达集团——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

先正达集团的种子业务主要依托先正达种子与先正达集团中国两个业务单元开展,其涉及的品种包括大田作物种子 (如玉米、水稻、麦类及油籽等)、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等。2020 年公司种子业务年收入规模 228 亿元,占年总收 入的 15%:其中玉米和大豆种子收入规模占全部种子业务的 45%,蔬菜种子占比 20%。在中国市场上,先正达通过 整合先正达种子、中种集团、三北种业、荃银高科的品种与业务资源,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仅次于隆平高科。

先正达在育种领域拥有超过 100 年的经验,是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每年推出超过 500 个品种,平均每 3.5 年升级 一次品种。在生物育种方面,先正达积攒了 20 多年的研发经验;依托全球领先的种质资源库和生物技术,在 400 余 条产品线中累计开发了 6000 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种质和性状 平台,在国际主流的生物技术品种与性状中占据较大份额。先正达拥有丰富的玉米遗传性状产品库,包括广受欢迎的 Golden Harvest 和 NK 等产品组合,种质资源包括熟期短的青贮玉米种。其玉米种子主要特征是高产、稳产、籽粒饱 满匀称。公司的 AGRISURE 和 ARTESIAN拥有天然耐旱性状,或通过基因片段 MIR162 在 AGRISURE VIPTERA 中赋予抗虫性状,该性状对预防玉米中鳞翅目害虫(包括通常难以控制的害虫,如极具破坏性的草地贪夜蛾)具有突 破性的效果。

公司的销售模式因地区而异:在北美洲,GOLDEN HARVEST通过种子顾问向农户销售种子产品,NK通过零售商 进行销售,GreenLeaf 向独立种子公司提供授权服务。在拉美,NIDERA和 NK通过分销商与零售商进行销售,也 直接向农户销售;对于大豆和玉米,公司将品牌、杂交品种与性状向外授权。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先正达种子通过 零售网络进行销售。在中国,销售主要通过分销网络覆盖高度分散的市场,通过 MAP 技术服务中心则可直接将产品 卖给农户。

      文章来源:未来智库

  -------------------------------------

  更多行业资讯,请多多关注农资王软件